查看原文
其他

✅他是美头号公敌却被IS血腥吓到 遭FBI招安成反恐专家!他放下屠刀了吗?

2016-09-02 旧金山湾区华人资讯

今天要说的这哥们,曾是美国政府在本土的头号心腹大患……

 

他创建的激进网站煽动无数美国“愤青”投身“圣战”,为“世界恐怖主义事业”输送了大批“人才”,他被称为基地组织在美国的“首席招募官”

 

他被捕后,摇身一变成了美国联邦调查局(FBI)一名线人,活跃在反恐一线。据说,他的幡然悔悟源自一个“触碰心灵的举动”,一如他当初皈依伊斯兰教时的“灵光乍现”……

 

如今,他是乔治·华盛顿大学极端主义项目的特聘研究员,时常以过来人身份,劝导迷失的“圣战者们”回头是岸。

 

可是,他真的洗心革面、诚心归顺了吗?



(现在的他)

 


(曾经的他)

 

📔念祷词逼退警察 他皈依伊斯兰教


他叫杰西·莫顿,现年37岁。说到他何时开始有极端主义倾向,他随手在距离地面约一英尺的地方比划了一下:“大概在我这么高的时候吧。”

 

莫顿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,童年记忆里塞满了母亲的各种虐待。他无法忍受,将遭遇告诉学校的督导老师,可母亲否认一切,回家后又是一顿毒打。

 

家庭的不幸造就了他强烈的逆反个性,这种逆反还延伸至对社会的不满。他觉得,整个美国社会都在与他作对。

 

16岁那年,他追随当时非常有名的“感恩而死”乐队四处巡演。这支乐队开创了“迷幻摇滚”的先河,倡导在吸毒之后即兴表演,这种醉生梦死的风格与莫顿当时的心境十分合拍。他以在音乐会场外兜售毒品为生。

 


(“感恩而死”乐队)

 


(“感恩而死”乐队开创“迷幻摇滚”先河)

 

1999年,他第一次与伊斯兰教不期而遇。一天,他和另一名毒贩为躲避警察追捕逃至一座废弃的建筑里。警察步步逼近,眼看无路可逃,同伴于绝望中让他和自己一起念叨了一串阿拉伯语。

 

神奇的是,警察居然就这么退去了。事后,莫顿了解到,原来他念叨的是一句穆斯林祷词。他觉得这太神奇了,简直是一种神谕。于是,他皈依伊斯兰教。那一年,他21岁。


📔狱中  他遇见精神“领路人”


不久,他因贩毒被捕入狱,关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监狱。在那里,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位精神导师,一名来自摩洛哥的穆斯林。

 

那人给莫顿取了一个穆斯林名字——尤努斯。这个名字来自一位穆斯林先知,他被一条大鲸鱼吞进肚子里,却依然执着地召唤信徒。

 


(先知尤努斯的传说)

 

给莫顿取这个名字有一番深意。“你现在身陷囹圄,就像置身于野兽腹中一般,”精神导师如此教导他。

 

这种比况激发了深埋在莫顿心中的“斗志”。同时,导师不懈宣扬先知的预言:美国将遭遇毁灭,当黑色旗帜飘扬在阿富汗大地上,一个伊斯兰国将冉冉升起……

 

“这太对我的胃口了,”莫顿说,“我立即被这一伟大事业深深吸引,一出狱,我便全情投入。从此,我的人生彻底改变。”

📔建网站吹响“圣战者”集结号


2006年,莫顿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纽约城市学院;次年入学哥伦比亚大学,在那儿拿到了国际研究硕士学位。

 

离开校园后,他开始寻找“组织”。他首先找到“伊斯兰思想者社团”在美国的分会。这个社团由英国激进伊斯兰神职人员Anjem Choudary创建,此人因“蛊惑他人支持ISIS”,于2014年入狱。

 


(Anjem Choudary)

 

通过“伊斯兰思想者社团”,莫顿被引荐给牙买加极端分子Abdullahal-Faisal,他是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四名人肉炸弹之一的精神导师。

 


(Abdullah al-Faisal)

 

同时,莫顿还结交了纽约一名信徒。2007年圣诞节,他们三人联手创建网站“革命穆斯林”,吹响了“圣战者”集结号。

 


(网站“革命穆斯林”)

 

每个周五,莫顿都会在纽约各个清真寺外发表演讲,批评寺内的伊斯兰教宣讲过于“温和”。他在网站上公布激进视频,上传本·拉登的讲话录音。经YouTube频道的传播,“革命穆斯林”声名鹊起。

 

“‘革命穆斯林’就像一束萤火之光,吸引‘圣战者们’趋之若鹜,”纽约警察局前情报分析主任米奇·西伯尔如此评价道。


📔招募之道就是“洗脑”


渐渐的,“革命穆斯林”成了“圣战者”的“中继站”,莫顿有意无意成了基地组织在美国的“首席招募官”。

 


(莫顿在集会上宣讲激进思想)

 

他的“招募之道”其实很简单,就是一个“洗脑”过程,坚持不懈地灌输一些伊斯兰教义是关键。比如,第一教义是“真主是唯一立法者”。“你可以借此训导追随者,所有穆斯林统治者‘皆为浮云’,我们可以起而反抗。”

 

再比如,他教导追随者们只忠诚于穆斯林兄弟,与家人和朋友切断一切联系……

 

一旦信徒们接受了这些教义,“你叫他们做什么,他们就会做什么”。

 

就这样,一大批有着激进思想苗头的美国人,在莫顿的煽忽下,成了真正的恐怖分子。他们或奔赴“革命圣地”,投身传说中的“圣战”,或以基地组织的名义,在世界各地策划恐怖主义事件。

 


(科琳·拉罗斯)

 

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金发女郎科琳·拉罗斯,2009年10月因涉嫌悬赏追杀一名辱没先知的瑞典漫画家而被捕。她本人甚至亲往瑞典实施刺杀,称“只有死亡可以阻止我”。

 

拉罗斯是“革命穆斯林”的忠实拥趸,其“义举”让本·拉登之后基地组织头号鼓动家、美籍也门基地组织最高头目安瓦尔·奥拉基感慨道:“‘圣战’正变得越来越美国化,就像苹果派一样。”

 


(雷兹万·菲尔道斯)

 

另一名追随者雷兹万·菲尔道斯,27岁,来自马萨诸塞州,是美国东北大学物理系毕业生。他的惊人之举是试图利用模型飞机捆绑爆炸物,袭击五角大楼和国会。

 

还有一名来自长岛的追随者布莱恩特·维纳斯,与莫顿有过互动。他千里迢迢跑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的瓦济里斯坦地区,策划袭击长岛的购物中心……

 

不过,莫顿本人并不那么“冒进”。他的助理曾向律师咨询言论自由的底线。“我们就依着底线行事,不越过雷池,”莫顿说。

📔悔悟只因《可兰经》被归还触动心灵


可是,2010年4月15日,这条底线终于还是被僭越了。

 

莫顿的助理、年方20岁的扎卡里·切瑟上传了卡通系列片《南方公园》创作者的家庭住址,因为在某一集中,《南方公园》讽刺了先知穆罕默德……

 


 

切瑟在登机前往索马里一圣战组织时被捕,莫顿则逃往摩洛哥,一年后落网。

 

2011年10月27日,莫顿被引渡回国。他清晰地记得,在摩洛哥的沙漠机场,美国探员给他戴上手铐、脚链,蒙上眼睛,戴上耳机,拿走了他手里的《古兰经》。

 

但令他惊讶的是,飞行途中,一名探员取下蒙着他的眼布,把《古兰经》还给了他。

 

他后来回忆说,那是他“迷途”之后,最触动他心灵的一个举动……

 

回到美国,在等待审判的日子里,他本应被单独关押,可是一名警卫坏了规矩,允许他在自己执勤的班次里离开牢房,去图书馆打发时间。

 

他随手拿起一本《大英百科全书第35卷——西方世界》。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,他完全沉浸在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·洛克的醒世之作《论宽容》中。




这位伟大的哲学家说:信仰不能通过暴力买卖。莫顿不禁回想起飞机上探员将《古兰经》归还给他的那一幕……

 

夜深人静,他梦见自己坐在本·拉登对面。“我问他:‘我在背弃信仰吗?我会下地狱吗?’他一言不发。他无话可说。”

📔转身成FBI卧底 最后当上安全专家


不久,监狱来了两名FBI探员。他们通过莫顿的电子邮件追踪到他的昔日弟子,其中一些人加入了伊斯兰国。他们希望莫顿做FBI的线人,“钓”出恐怖分子。

 

“坚守”还是“背叛”,撕扯着莫顿的心。最终,他同意了。

 


(ISIS公布的“伊斯兰国”地图)

 

2014年的一个夏日,伊斯兰国刚刚公布其“国土”范围后不久,莫顿收到一名弟子从叙利亚发来的邮件,兴致勃勃地向他描述了畅游底格里斯河的欣喜之情:伊斯兰国赶走了伊拉克在摩苏尔的军队,遭斩首的敌军头颅悬挂在木栅栏上……

 

看到这里,莫顿大口大口地呕吐起来……

 

他忏悔道:“他是我的弟子,曾经虔诚地向我请教每一个问题。是我对他说:‘去叙利亚吧。’虽然我不曾制造那一幕惨剧,但我确实促成它成为现实。”

 


(ISIS“圣战者”)

 

从此,莫顿在迷途归路上再没有犹豫过。他一直作为卧底为FBI工作,直到《华盛顿邮报》揭开了他线人的真实身份。那时,他的刑期已从最初的11年减到3年9个月。

 

2015年2月27日,莫顿出狱。他作为国土安全专家,受聘于乔治·华盛顿大学“极端主义项目”,凭借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观察,继续为国家的反恐事业效力。

 


(如今,莫顿是乔治·华盛顿大学特聘研究员)

 

关于他的特聘,不少人存在疑虑。为此,项目负责人洛伦佐·韦迪诺花了整整一年时间,向参与莫顿一案的7名执法人员征询意见,他们给出一致判断:莫顿值得信任。

 


(接受《纽约时报》采访)

 

《纽约时报》采访莫顿时也问道:人们凭什么相信你真的洗心革面了?他回答说,他对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深感罪恶,弥补过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。

 

“我希望曾经有多少人因为我而犯下罪行,今后就有多少人因为我而迷途知返。也许我永远无法弥补曾经制造的伤害,但至少让我试一试。”

 

故事说到这儿,他说服你了吗?

 

作者:云之上

推荐阅读

⚠注意! 华人多次入境美国遭海关扣留 不知美签这些隐性规定后果很严重

✅美国街头实验 车里放了500美元现金,最后一个举动让人惊呆了!

✅骗13万人狂卷20亿!美籍华人光环下的传销骗局 多少人倒在逐梦路上?

✅带食品赴美会被罚一万刀?美国海关更新规定: 这些“禁带品”可放心入境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